|
綠色能源銀泰蓄電池科技----補全EPC的短板2022年年初,銀泰蓄電池的儲能雲平臺上線。主要解決智能運維和系統持續優化的問題。具體來說,銀泰把全球承建的EPC儲能專案全部接到雲平臺,通過雲平臺,可以看到每一個專案、每一個電池的狀態,能夠對系統提前預判。通過數據的收集,可以對電池性能演變規律進行研究,為電池、整個系統的優化設計帶來借鑒。
銀泰蓄電池在儲能領域一直以來主打鉛炭電池,隨著鋰電成本的快速下降,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鋰電將成為電化學儲能的主流。隨著自身定位的轉變,雙登正在大力推進鋰電儲能,最終根據專案收益率高低來確定採用哪種技術路線。儲能系統是能量轉移的工具,也是涉及到電力電子、電化學等多種行業的跨界融合。設備再好,如果沒有很專業的設計和施工背景作為支撐,也無法發揮出電池的整體效率。 在目前單純依靠價格競爭的市場,銀泰蓄電池也在逐步摸索,不斷修正自身在儲能行業的定位。他們希望通過EPC總包和系統集成,能夠探索出儲能系統的商業模式。EPC是“工程、採購、建設”的英文縮寫,這是一條完成的產業鏈。唐西勝認為,除了提供先進的設備外,儲能行業更需要新型的思維和商業模式的合作。要想把儲能系統的價值發揮出來,必須跟業主、投資商的財務模型等各個方面進行對接,光關注設備本身是不夠的。國內儲能產業處於商業化的早期,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應用場景仍十分有限。銀泰蓄電池更多的是依託自身的資源作為專案開發商的身份出現,去親自開發專案,經過篩選後將合適的專案推薦給投資商,談成後再做它的設備提供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從設備商到系統集成再到EPC總包,在提升客戶體驗、增強客戶黏性的同時,也大幅拓展了服務半徑,讓公司進入了一個更大規模的市場,但面臨的門檻並不低。劉曉露坦言,EPC並不是簡簡單單把所有設備連接起來,如何最大化釋放電池的潛能,涉及到管理系統、PCS、EMS、集裝箱、安全消防等一系列問題。 過去一年裏,銀泰蓄電池加強了對工程設計、專案管理、軟體開發和大數據方面人才的引進。在產學研方面,銀泰蓄電池選擇與中科院電工所進行戰略合作,借助中科院電工所的人才和技術來加強自身在儲能電氣和軟體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現任總經理唐西勝也來自於中科院電工所。 |